临近年关,正是各路银行“晒成绩”的节点。作为深圳最年轻的商业银行之一,成立才两年半的华润银行深圳分行日前出炉的成绩单颇让金融界瞩目。按照其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底,华润银行深圳分行的总存款突破3 28亿元,资产总规模6 19亿,公司账面存款在深圳20 0 8年以后成立的全部13家中资商业银行的深圳分行中排名跃升第二。华润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张久臣上周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解读这些数据。在他看来,华润这棵大树为产融结合带来独特魅力,让这个生力军超越了“深圳速度”而成为“华润速度”。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基因的植入,也促使其与众不同。那么,如何布局好深圳的金融版图,扶持更多本土的中小微企业,打好这张创新牌,成为华润银行的新时代课题。
产融结合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融智融商
2013年“华润系”动作频频:华润创业整合乐购中国,华润雪花收购金威啤酒、茅台啤酒,华润电商呼之欲出,华润停车场业务上市也进入倒计时……
作为“子弟兵”的华润银行深圳分行也表现出后起之秀的姿态。深圳分行行长张久臣告诉记者,华润旗下既有零售、饮料、医药、消费品这些离客户端较近的产业,也有电力、燃气、水泥这些资源密集型产业。产业链的广泛影响,给银行开拓业务提供很多便利。华润基于自己多元化实体产业的优势,以金融平台为纽带,将产业客户转化为金融客户,以图打造“产融结合”新模式。
据南都记者观察,深圳作为中国金融重镇,银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另一方面,遍布深圳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嗷嗷待哺的困境。
“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我们非常希望成为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张久臣表示,光是华润控股之下,就有2300多家企业。依托华润系延伸出来的产业链条,成为中小企业便利的融资平台,比如最近华润银行在华润万家体系内试水的“e润通”就承担了这样的功能。他认为,华润推动产融结合是依据商业化的原则,通过对价值链的深刻洞察、借助金融服务的梳理,最终提高行业价值链的创造能力。这不仅仅是融资,还有融智、融商。“中国金融业需要从负债型银行向资产型银行转变,我们就是在探索这样的蜕变。”
在产融结合战略指引下,过去两年的探索带来了回报。据了解,华润银行在深圳成立专职负责产融协同的行业金融部,着力在零售、地产、水泥、电力、医药、燃气等领域推行业专长模式。比如在地产领域推出的“信付通”,已成为万科和华润置地60%的上下游供应商的核心标配。
延续华润基因,用创业激情激发创新思路
在高手如林的深圳金融行业,光是“背靠大树”是不够的。在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的观察人士陈宏看来,作为央企旗下的“红二代”,华润银行“创业”的底气来自哪里?他认为,平台资源属于天然优势,不需遮掩。但是,要成为华润麾下的明星企业,绝不仅仅是依靠“红二代”这样的光环。
深圳金融业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基因则来自企业文化。张久臣进一步向记者介绍,两年前组建深圳分行,员工来自全国30多家银行,看好华润这个平台,不少甚至是降薪降职而来。他本人也从原深发展天津分行的高管位置“空降”深圳。他坦言,华润人把追求卓越、实现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崇尚“诚实守信、业绩导向、客户至上、感恩回报”的价值观,自己看重的是这里的基因和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卓越的业绩,而且还需要伟大的梦想。”他分析,企业基因、经理人的素质都会左右着银行的创新能力。实际上,打着创新标签的虎视眈眈者并不少。深圳是华润集团和各大利润中心的总部所在地,深圳分行作为产融协同的试验田地位不言而喻,各种创新协同业务在这里先行试水。去年,分行成立了创新金融部,引进专才,通过产品孵化模式推进创新项目的落地,半年已在房地产一体化融资、绿色金融、P2P融资平台、跨境金融、存贷通、远程开户和虚拟账户体系建设、资产证券化等领域进行了不少尝试和探索。
对于深圳的战略考量,张久臣认为,当年华润燃气从小企业发展到全国第一,华润万家从整合之初几十亿的规模到现在上千亿,华润置地从零开始到成为今天的商业地产翘楚……以一介“新兵”在竞争中杀出血路,是华润的强项。手握产融协同的“杀手锏”,华润银行并不甘心于做一般的商业银行,他希望在深圳的金融航图中抢到第一张创新“船票”。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