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金融骗局正瞄准年长客户的 “养老钱”

发稿时间:2025-07-24 来源:总行法律合规部 【 字体:

警惕!这些金融骗局正瞄准年长客户 “养老钱”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截至 2024 年底,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3.1 亿,占总人口的 22%),年长客户参与金融活动的机会增多,但也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以下几类常见金融骗局需高度警惕:

非法集资:高收益的 “甜蜜陷阱”

不法分子常以 “入股分红”“充值返现”“高利理财” 等名义设局,宣称有政府支持的特殊项目,能提供年化 20% 以上的稳定回报。比如,一些团伙以 “合法网络借贷” 为幌子,通过网站宣传、口口相传推广债权类理财产品,承诺高额回报,实则根本无真实项目,最终导致年长客户血本无归。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此类骗局已造成集资参与人巨额损失。

新型诈骗:科技包装下的 “亲情牌” 与 “权威牌”

冒充亲属朋友:利用虚拟换脸、模拟人声技术,通过视频或语音通话,以 “生病”“出车祸” 等为由骗钱。

冒充公检法等机关:以 “涉嫌洗钱”“偷税” 等罪名恐吓,出示虚假法律文书,逼迫年长客户转账。

假冒金融机构:以 “手机银行升级”“产品到期” 等借口,诱骗下载诈骗 APP 或登录钓鱼网站,窃取账户信息。

售后诈骗新套路:通过网店发错货、寄劣质品,再以 “售后补偿” 为诱饵引流,脱离官方平台私下诈骗,此类案件在社交平台快速增长。

委托代办与信息泄露:身边的 “隐形风险”

委托代办藏猫腻:不法分子以 “代办高收益理财”“养老金领取” 等为由,骗取委托书后挪用资金甚至卷款跑路。

信息泄露隐患大:连接公园、商场等公共未加密网络操作金融业务,或点击陌生链接、打开不明邮件,可能被黑客窃取信息;社交软件使用中,个人金融信息也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警惕!这些金融骗局正瞄准年长客户 “养老钱”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截至 2024 年底,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3.1 亿,占总人口的 22%),年长客户参与金融活动的机会增多,但也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以下几类常见金融骗局需高度警惕:

非法集资:高收益的 “甜蜜陷阱”

不法分子常以 “入股分红”“充值返现”“高利理财” 等名义设局,宣称有政府支持的特殊项目,能提供年化 20% 以上的稳定回报。比如,一些团伙以 “合法网络借贷” 为幌子,通过网站宣传、口口相传推广债权类理财产品,承诺高额回报,实则根本无真实项目,最终导致年长客户血本无归。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此类骗局已造成集资参与人巨额损失。

新型诈骗:科技包装下的 “亲情牌” 与 “权威牌”

冒充亲属朋友:利用虚拟换脸、模拟人声技术,通过视频或语音通话,以 “生病”“出车祸” 等为由骗钱。

冒充公检法等机关:以 “涉嫌洗钱”“偷税” 等罪名恐吓,出示虚假法律文书,逼迫年长客户转账。

假冒金融机构:以 “手机银行升级”“产品到期” 等借口,诱骗下载诈骗 APP 或登录钓鱼网站,窃取账户信息。

售后诈骗新套路:通过网店发错货、寄劣质品,再以 “售后补偿” 为诱饵引流,脱离官方平台私下诈骗,此类案件在社交平台快速增长。

委托代办与信息泄露:身边的 “隐形风险”

委托代办藏猫腻:不法分子以 “代办高收益理财”“养老金领取” 等为由,骗取委托书后挪用资金甚至卷款跑路。

信息泄露隐患大:连接公园、商场等公共未加密网络操作金融业务,或点击陌生链接、打开不明邮件,可能被黑客窃取信息;社交软件使用中,个人金融信息也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隐私条款|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安全提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RSS订阅

本网站支持IPv6  © 版权所有 珠海华润银行   粤ICP备10221490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0599号

返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